在办公自动化普及的今天,复印、打印、扫描早已成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日常操作。但近期,国家安全机关通报的多起案例显示,一些单位将涉密或敏感文件交由社会文印店处理,导致机密信息出现在毫无防护的商业设备中,潜藏严重泄密隐患。

国家安全机关披露,在某地,原本应存放在机关内部涉密计算机中的干部花名册、人防工程文件、水文数据等资料,竟被发现出现在单位周边的文印店。这些文件中,部分甚至涉及“秘密”“机密”级内容。看似普通的打印、复印行为,一旦脱离保密环境,就可能成为泄密的突破口。

专家指出,文印店泄密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 硬件残留风险: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通常配有大容量存储模块,会自动保存处理过的文件内容。即便执行删除操作,数据残留仍可能被技术手段恢复。如果文印店设备未经安全擦除,敏感资料就可能被不法分子轻易还原。

  • 网络攻击风险:社会文印店的电脑往往直接连接互联网,防护薄弱。一旦感染木马或病毒,攻击者就能远程窃取其中的文件数据。

  • 管理疏漏风险:部分文印店人员流动频繁、监管松散,印制文件随意堆放,废弃稿件未作销毁处理,这些“操作习惯”都可能成为信息外泄的源头。

国家安全机关提醒,涉密文件的印制、存储与传输必须遵守严格规范:

  • 涉密文件应在本单位安全区域内完成复印或打印,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涉密设备。

  • 确需外送印制时,应选择具备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的厂商,并签订保密协议,全程监督操作。

  • 没有标明“涉密”并不代表可公开。 各类内部数据、行业资料同样可能敏感,应按内部文件管理。

相关推荐

评论交流

行业资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