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鼓.jpg惠普于2008年推出了一系列包含新型小型配件的打印机。不曾想这个首先由佳能发明,随后被惠普应用的小配件,会在打印行业引起诸多争端。这个小配件最初是属于汽车零部件的软齿轮,然后被应用在了打印机硒鼓上。它作为一个活动“关节”将感光鼓与打印机连接了起来。这一设计让插入和移除打印机硒鼓变得更加轻松,同时又能保证打印机硒鼓中的感光鼓或卷筒运行流畅。

这一软齿轮又被称为“万向节齿轮”,它不仅牵制了许多通用耗材企业,也为整个通用打印耗材行业带来了危机。2014年,佳能在美国发起了编号为“337-918”的调查案,起诉33家通用耗材企业侵犯了其多个齿轮及感光鼓专利权,其中亚马逊和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纳思达”)也在被告之列。

许多通用打印耗材公司对接二连三的调查感到恐慌,同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应对。在短短14年内迅速成长为了全球打印耗材市场领军企业的纳思达成了佳能此次诉讼的主要目标。在纳思达成为佳能“万向节齿轮”调查案的被告之后,很少人认为这家通用耗材企业能够在这一专利调查案中“存活下来”,甚至谁也没有想到这家公司日后会在“万向节齿轮”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佳能发起了“万向节齿轮”的诉讼之后,纳思达公司很快就用一个未涉及专利侵权的自主研发方案替代了佳能控诉的侵犯其“万向节齿轮”专利的产品。这一产品在美国及其他市场均可使用。

纳思达新推出的非侵犯专利权的产品很快在寻找低成本、稳定性能及不涉及专利侵权的打印解决方案的通用打印耗材市场受到了欢迎。用纳思达自己的话来说则是:“当时通用打印耗材市场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只能使用我们的产品。”

许多人都很好奇纳思达为什么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将乍看起来是不啻于通用耗材市场的一场灾难的事件变成了自身的胜利。

让我们将时间倒回几年前。2011年佳能“万向节齿轮”刚刚面世,为了不侵犯发明“万向节齿轮”的专利权,纳思达公司迅速召集公司研发部成员共同寻找应对“万向节齿轮”的解决方案。许多通用打印耗材市场的参与者们发现了佳能在“万向节齿轮”上的技术创新,同时也发现这一技术在惠普打印机上进行了广泛使用,这无疑抬高了通用打印耗材产品进入打印市场的准入门槛。

纳思达于2011年推出了一款自主研发的小型试用产品,但是并未在通用打印耗材市场造成很大影响。随后纳思达公司的研发团队进一步增加了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不断寻找突破“万向节齿轮”技术壁垒的方法,以期研发出更多能替代原装“万向节齿轮”的解决方案。据了解,纳思达公司有200多名研发团队成员参与了这一项目的研究,同时该公司也成立了一支50人的法律团队,以保证公司对“万向节齿轮”替代产品的最终研究结果可在美国、欧洲及其他佳能已申请了“万向节齿轮”专利的地区合法使用。

努力终有回报。佳能“万向节齿轮”专利案在2014年最终结案,随后通用打印耗材生产商迅速重拾了信心,市场对通用打印耗材的需求以及通用打印耗材的销售额也逐渐上升。

我发现佳能“万向节齿轮”专利案中比较特殊的一点在于纳思达公司在发现惠普在其打印机上使用这一技术时就立即开始组建“万向节齿轮”应对策略的研发团队。这一时间比佳能向通用打印耗材市场提起关于“万向节齿轮”专利诉讼的时间早了3年。通用打印耗材企业在倾力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打印机原装厂商发起的法律诉讼面前往往不堪一击。而打印机原装厂商在捍卫自身在打印耗材市场中占有的市场份额上也绝不让步。

事实上,通用打印耗材企业在专利诉讼案中获胜的唯一途径是对知识产权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创新。如果纳思达2011年在市场对该司“试水”推出的 “万向节齿轮”替代产品反应冷淡之后放弃了继续研究和创新,那么该司在2014年佳能发起的“337调查案”中也会沦为受害者。

纳思达公司在其企业宣传册的首页引用了德国专利律师Katija Dauster博士的一句话:“正确的选择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依靠技术以及采用拥有自身知识产权的解决方案。”纳思达公司陈列大厅的墙面上骄傲地展示了其16年的成就,其中包括数百件专利奖牌,这些证明了纳思达对尊重其他公司知识产权方面做出的承诺。

(译:刘盛娟)


相关推荐

评论交流

行业资讯订阅